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两汉屯田研究
作者: 朱绍侯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西汉   屯田制  
描述: 中国的屯田是从西汉开始的,它由秦朝的更戍、汉初的"募民实边"和"北假田官"发展、演变而来。西汉只有边区屯田,到东汉才出现内地屯田。汉代军屯与民屯并存。屯田不仅为军队提供粮草供应,还保卫了边区,加强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对边疆的开发,也可减轻人民的租税负担。
我国古代的油工具
作者: 袁剑秋   何东平   来源: 古今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制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力牧   农器图谱   出油率   王祯农书   木实   榨油机械  
描述: 我国植物油制取的最早记录,见于《黄帝内传》:“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油自此始。” 古代油工具最早见于14世纪初的《王祯农书》,在该书的农器图谱中有
西周井田与农业发展
作者: 刘玉娥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周   农业发展   井田制  
描述: 西周初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实行裕民政策,推行井田,使用牛耕和改进生产工具,农业经济得到很快发展,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礼乐教化盛行。短短四十年,就出现了令邻国向往的成康盛世。
两汉屯田中的三个问题
作者: 朱绍侯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屯   居延汉简   屯田制   军屯  
描述: 屯田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由秦时更戍、汉初的募民实边和北方的假田演化、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制度。居延汉简中反映出其时是军屯、民屯共存,军官、田官共管的管理形态。这种形态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民众。
从屯田到占田:魏晋之际土地私有的全面确立
作者: 王明前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地私有制   占田或课田   屯田   曹魏   西晋  
描述: 尽管土地国有的屯田是建安以来具有曹魏时代特色的土地所有形式,对曹魏政权的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恢复私有小农经济仍然是曹魏政权施政的主导方向。西晋占田是曹魏屯田瓦解的必然结果和法律确认
论魏晋国家政权与豪族大土地所有的关系:抑兼并与“守清贫”
作者: 薛海波   来源: 史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族   大土地所有制   魏晋  
描述: 在豪族与依附化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固定化和普遍化的社会结构中,魏晋国家企图通过赋役政策的调整来限制豪族的土地兼并,根本无法实现。相反,只能使豪族的大土地所有及其依附人口的免役特权合法化。而豪族阶层中
甘肃西和栏桥寺洼文化墓葬
作者: 赵化成   柳春鸣   来源: 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红旗乡   鼓腹   文物工作队   二层台   古代文化   文化性质   西汉水   山高谷深   刻划纹  
描述: 栏桥寺洼文化地位于甘肃省西和县红旗乡栏桥村,在西汉水东岸席家山向河谷延伸的缓坡上,地与河面高差约五十米(图一)。嘉陵江的支流—西汉水流经这一带时进入峡谷地段。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适于人类居住
中国古代耕作制度的若干问题
作者: 李根蟠   来源: 古今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稻麦   长江下游地区   耕作制   种麦   两熟制   农作制   复种制   一年三熟   农业技术体系   土地利用  
描述: 耕作,或称农作,是以土地利用为基础,以种植制度为中心的农业技术体系,这是广义的耕作;狭义的耕作基本上是种植制度的同义语。本文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耕作”的。古代耕作研究在农史研究中的地位
甘肃庄浪县徐家碾寺洼文化墓葬发掘纪要
作者: 胡谦盈   来源: 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夹砂陶   串饰   水洛川   发掘工作   文化遗址   二层台   庄浪县   徐家   考古工作   墓葬发掘  
描述: 一、徐家碾村位于渭河上游葫芦河支流水洛川的北岸,西南距庄浪县城约3.5公里(图一)。在水洛川沿岸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寺洼文化遗址和地。1978年11月,平凉地区张映文和庄浪县丁广学等同志和我们一起
吐鲁番古尸形成的地理环境
作者: 岑云飞   时墨庄   来源: 化石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洞墓   重因   古墓群   我国新疆   阿斯塔那古墓   天山脚下   干缩   三一   古尸   女尸  
描述: 以上的漫长岁月,而墓中人的尸体及品仍完好如初。出土的古尸,体肤完整,须发如生,形体相貌清晰可辨。古尸对我们了解古代人体,研究古病理及尸体的保藏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现在谨对吐鲁番千年古尸的形成及保存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