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节日食谱
作者: 沈俊钰   来源: 现代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汁   红烧黄鱼   豆芽汤   烹调方法   煸炒   下油锅   黄炯   去浮   蒜片   鸡油  
描述: 红烧和黄焖的烹调方法大同小异,不同的是红烧是用酱油做主要调料,多采用大块,整条原料。烹制时首先要经油煎和煸炒,有的不易熟的原料还要蒸煮,然后加入酱油等调味品和汤汁,烧至汤少汁浓,勾芡出锅。而黄焖则是以少放酱油
牛肉食谱
作者: 碧芝   来源: 商业经济文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级厨师   西湖牛肉羹   黄振华   锅烧牛脯   广州酒家   一瓣   干炒牛河   肉粥   干蒸   火火  
描述: 广州饮食市场以牛肉为主料的食谱繁多,最常见的有“牛肉烧卖”、“干蒸牛肉”、“牛肉肠粉”、“干炒牛河”、“菜远牛肉”、“牛肉粥”、“淮杞炖牛肉”、“西湖牛肉羹”、“咖喱牛腩”、“番茄牛肉”、“凉瓜牛肉”、“茨仔牛肉”、“牛肉饼饭”等等。广州酒家特级厨师黄振华巧
怎样知道古人的食谱
作者: 周立明   来源: 化石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时代   兽骨   发展水平   史前时代   历史难题   玉米栽培   历史形态   生产力水平   社会情况   分时期  
描述: 古代人们吃什么?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历史学家研究的是社会的历史形态,而无论什么社会,它能够存在,最起码的条件就是组成这一社会的人们必须生产出足以供自己生存下去的食物,因此,围绕“吃饭”问题展开的生产、消费是任何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活动。食物的种类与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因此,如果能知道古代人们吃什么,对于推知他们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社会情况,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历史学家碰到的困难是,怎么才能知道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人们吃些什么。过去,历史学家主要依靠挖掘出来的与古人遗骨在一起的生产工具,啃过的兽骨、残存的粮食化石等来推测古人的食物,这样的方法虽然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但毕竟十分间接,所提供的信息也十分有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片面性。
水产食谱
作者: 柏新芳   来源: 中国水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虾   虾壳   料面   蒸熟   母鸡汤   粉郎  
描述: 一、虾仁丸子汤虾的吃法很多,但以做虾仁丸子汤味最鲜,此鱼肉做成的汤要好吃,与老母鸡汤不相上下,因而又有人称为"虾鲜汤。"虾汤做法:将较大的青虾或对虾放在清水中洗净,剥下虾壳将虾壳打碎,放入锅里煮沸,这样虾壳照的鲜味都可煮出来了。然后除去煮过了的虾壳。
《种艺必用》校读札记
作者: 化振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艺必用》   脱误   校正  
描述: 以南北朝至元明的农业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近代汉语词汇的具体特点,对《种艺必用》及胡道静校录本中存在的脱误之处进行辨正。
古农书《树艺篇》的版本流传及其价值研究
作者: 李飞   李莉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书   树艺篇   明代   地方志  
描述: 《树艺篇》是明代一本关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的资料汇编,其书征引资料丰富,且特点突出。依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考证该书的版本流传,总结出其体例特点及独特价值。
康注本《种树书》校读札记
作者: 化振红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树书》   讹误   校正  
描述: 以宋元明清的农业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近代汉语词汇、文字方面的规律,对《种树书》及康成懿校注本中存在的讹误之处进行辨正。
清代西宁府田赋考略
作者: 赵珍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卜藏丹津   西宁县   西宁办事大臣   收获物   河湟地区   西宁府   土地占有   军户   赋考   乾隆朝  
描述: 河湟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田赋征纳始于元忽必烈统治之初,以前,则史无明文记载。中统八年(1267年)规定,西宁州赋税与僧道同,即“白地(旱地)每亩输税三升,水地每亩五升。”然而迨至明代,河湟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仍以各种形式的屯田为主,其中以军屯最为常见,其收获物除了军户食需外,悉以“屯田子粒”的名义为国家征取,以供军需。“屯田子粒”是土地税与地租的合一物,不是纯粹的田赋。到明中后期,屯田多被军官吞噬,军
宋代的赋税问题——读《文献通考·田赋考》
作者: 王瑞明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界法   樊知古   范浚   文献通考   赋考   科敷   诗云   道德化   香溪集   方田均税  
描述: 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指出:“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捐税,是中国历史上饥饿的老百姓贫困的根源。老百姓对饥饿和死亡倒能处之泰然,而对赋税负担往往非常惊惶失措,宋人有诗云:“饿死填沟自不辞,只愁逋负官家税”(范浚《香溪集》卷三《叹旱》)。
北宋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地开垦与黄河下游河患
作者: 韩茂莉   来源: 人民黄河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料分析   无定   黄河中游   镇戎军   环庆   土地开垦   土地面积   窟野河   北宋王朝   河道淤积  
描述: 北宋时期,在黄河中游今洛河、泾河、渭河上中游地区及无定河、窟野河沿岸地带驻军屯垦。驻军多达四十万,屯垦土地面积不下十数万顷,使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增加,河道淤积严重,决溢灾害日益增多。文章利用较多的史料分析认为,北宋时期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土地垦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黄河下游的河患。
< 1 2 3 ... 16 17 18 19 20
Rss订阅